
左手助疫情防控右手促復工復產
鼠年新春,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武漢湖北、蔓延華夏大地,中華民族面臨著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國發(fā)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
“疾風知勁草,危難見忠誠”。在危急關頭、挑戰(zhàn)面前,中國人民從不屈服,大街小巷國旗飄揚、黨徽閃亮,廣大黨員、醫(yī)務工作者、人民解放軍、基層干部群眾……,各行各業(yè)的中華兒女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不顧個人安危,義無反顧、日夜奮戰(zhàn),都投入到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疫”中,一幕幕感人的畫面將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勇于斗爭的精神體現的淋漓盡致。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心系前線的“逆行者”,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默默貢獻著自己的力量,這就是陜西省水工環(huán)地質調查中心農業(yè)地質調查所的全體職工。在所長的領導下,通過微信視頻的方式共同學習各項防疫政策、每天固定時間匯報自己身體狀況、為國家防疫工作組織捐款、達到復工條件下及時復工……。
所長任蕊在疫情防控開始的那一刻起,就立即召開全所視頻會,了解全體同志及其家人的身體狀況、生活狀況,并要求全體同志積極主動配合所在小區(qū)疫情防控要求,做好居家隔離。她積極在線組織所里同志學習新冠肺炎流行期間辦公場所和公共場所等的防控措施,引導大家申領并使用陜西健康二維碼。她還從自身做起,在所里其它同志們都居家隔離期間,正月十五剛過即回到單位,為今年嚴峻的疫情防控工作和項目實施及開展工作做謀劃,并在統(tǒng)籌安排所里各項工作的同時,堅持每天第一個匯報身體健康狀況,充分發(fā)揮了一名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
在全國各行各業(yè)人民的不懈努力下,疫情終于有所緩解,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力指揮疫情防控戰(zhàn)役的同時,根據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tài)勢,從戰(zhàn)略著眼,以科學為據,號召全黨全國“兩手抓”,一手抓疫情防控工作,一手抓統(tǒng)籌做好經濟社會發(fā)展各項工作。
在全國陸續(xù)開始復工復產的同時,農業(yè)地質調查所全體職工也都已做好準備,并在收到全面復工復產消息后立即投入到各自工作中。今年是陜西省富硒農作物種植示范基地建設項目結題收官之年,任務艱巨,喬新星作為項目負責,2月份即趕赴臨潼基地布置今年的兩項重要工作——疫情防控和農業(yè)科研生產。2月23日上午,西安市臨潼區(qū)區(qū)委書記王浩來到陜西省富硒農作物種植示范基地,調研復工生產工作及富硒農業(yè)發(fā)展情況。通過查看基地在崗人員身體健康登記臺賬與防疫宣傳、消毒工作,了解項目規(guī)劃、進展和下一步工作打算,實地查看實驗種植大棚蔬菜長勢,詢問種植規(guī)模、種植品種等,王浩書記對基地復工復產給予了高度肯定。隨著疫情形勢好轉,安康地區(qū)紫陽縣富硒資源詳查項目組在充分做好野外出隊準備的情況下最早開展野外調查,項目負責張志敏帶領項目組成員馮偉華、張繼軍、趙飛飛等積極出隊開展點位布設及采樣工作,為了推進工作進度,項目組加班加點是最平常不過的事情。項目組科學嚴謹的工作態(tài)度、穩(wěn)扎穩(wěn)打的工作作風多次受到當地相關領導、專家的肯定。野外工作非常艱辛,雨后地面濕滑,山里行走時常摔倒,但他們習慣用笑聲安慰自己,傳遞給所里其它同志滿滿的正能量。
野外工作的同志們每天早早地起床,吃過早飯背起地質包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任務。中午他們經常在山上吃些餅干、饅頭或泡面等,休息片刻就繼續(xù)工作。天氣熱的時候,山里被太陽照的像個大蒸籠,很快衣服就被汗水濕透了,但他們仍堅持白天完成野外工作。這是由于任務重、時間趕、工作量大,晚上回室內還需要整理資料,以確保既定任務按時且保質保量的完成。有人舍小家,為國奔赴,不遠千里投身戰(zhàn)疫;有人跨越國境線捐口罩,只留名:中國人;有人日夜堅守攝影機前,只為記錄城市重展歡顏......。農業(yè)地質調查所全體職工則埋頭苦干,克難奮進,堅持室內工作和野外生產兩不誤,全力以赴完成2020年既定工作目標任務,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聚沙終究成塔,細水注定長流。作為普通人,我們農業(yè)地質調查所全體職工也像千千萬萬大眾一樣希望用自己的一份力量盡全力地回饋社會,也堅信在這場抗“疫”之路上我們終將取得平凡而偉大的勝利。
“疾風知勁草,危難見忠誠”。在危急關頭、挑戰(zhàn)面前,中國人民從不屈服,大街小巷國旗飄揚、黨徽閃亮,廣大黨員、醫(yī)務工作者、人民解放軍、基層干部群眾……,各行各業(yè)的中華兒女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不顧個人安危,義無反顧、日夜奮戰(zhàn),都投入到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疫”中,一幕幕感人的畫面將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勇于斗爭的精神體現的淋漓盡致。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心系前線的“逆行者”,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默默貢獻著自己的力量,這就是陜西省水工環(huán)地質調查中心農業(yè)地質調查所的全體職工。在所長的領導下,通過微信視頻的方式共同學習各項防疫政策、每天固定時間匯報自己身體狀況、為國家防疫工作組織捐款、達到復工條件下及時復工……。
所長任蕊在疫情防控開始的那一刻起,就立即召開全所視頻會,了解全體同志及其家人的身體狀況、生活狀況,并要求全體同志積極主動配合所在小區(qū)疫情防控要求,做好居家隔離。她積極在線組織所里同志學習新冠肺炎流行期間辦公場所和公共場所等的防控措施,引導大家申領并使用陜西健康二維碼。她還從自身做起,在所里其它同志們都居家隔離期間,正月十五剛過即回到單位,為今年嚴峻的疫情防控工作和項目實施及開展工作做謀劃,并在統(tǒng)籌安排所里各項工作的同時,堅持每天第一個匯報身體健康狀況,充分發(fā)揮了一名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
在全國各行各業(yè)人民的不懈努力下,疫情終于有所緩解,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力指揮疫情防控戰(zhàn)役的同時,根據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tài)勢,從戰(zhàn)略著眼,以科學為據,號召全黨全國“兩手抓”,一手抓疫情防控工作,一手抓統(tǒng)籌做好經濟社會發(fā)展各項工作。
在全國陸續(xù)開始復工復產的同時,農業(yè)地質調查所全體職工也都已做好準備,并在收到全面復工復產消息后立即投入到各自工作中。今年是陜西省富硒農作物種植示范基地建設項目結題收官之年,任務艱巨,喬新星作為項目負責,2月份即趕赴臨潼基地布置今年的兩項重要工作——疫情防控和農業(yè)科研生產。2月23日上午,西安市臨潼區(qū)區(qū)委書記王浩來到陜西省富硒農作物種植示范基地,調研復工生產工作及富硒農業(yè)發(fā)展情況。通過查看基地在崗人員身體健康登記臺賬與防疫宣傳、消毒工作,了解項目規(guī)劃、進展和下一步工作打算,實地查看實驗種植大棚蔬菜長勢,詢問種植規(guī)模、種植品種等,王浩書記對基地復工復產給予了高度肯定。隨著疫情形勢好轉,安康地區(qū)紫陽縣富硒資源詳查項目組在充分做好野外出隊準備的情況下最早開展野外調查,項目負責張志敏帶領項目組成員馮偉華、張繼軍、趙飛飛等積極出隊開展點位布設及采樣工作,為了推進工作進度,項目組加班加點是最平常不過的事情。項目組科學嚴謹的工作態(tài)度、穩(wěn)扎穩(wěn)打的工作作風多次受到當地相關領導、專家的肯定。野外工作非常艱辛,雨后地面濕滑,山里行走時常摔倒,但他們習慣用笑聲安慰自己,傳遞給所里其它同志滿滿的正能量。
野外工作的同志們每天早早地起床,吃過早飯背起地質包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任務。中午他們經常在山上吃些餅干、饅頭或泡面等,休息片刻就繼續(xù)工作。天氣熱的時候,山里被太陽照的像個大蒸籠,很快衣服就被汗水濕透了,但他們仍堅持白天完成野外工作。這是由于任務重、時間趕、工作量大,晚上回室內還需要整理資料,以確保既定任務按時且保質保量的完成。有人舍小家,為國奔赴,不遠千里投身戰(zhàn)疫;有人跨越國境線捐口罩,只留名:中國人;有人日夜堅守攝影機前,只為記錄城市重展歡顏......。農業(yè)地質調查所全體職工則埋頭苦干,克難奮進,堅持室內工作和野外生產兩不誤,全力以赴完成2020年既定工作目標任務,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聚沙終究成塔,細水注定長流。作為普通人,我們農業(yè)地質調查所全體職工也像千千萬萬大眾一樣希望用自己的一份力量盡全力地回饋社會,也堅信在這場抗“疫”之路上我們終將取得平凡而偉大的勝利。
上一篇:
逆行而上 “疫”往無前
下一篇:
最美成長故事